Apr 06, 2020
动态规划
针对斐波那契数列,原本的题意是从所求参数依次往base case(F(0),F(1))去求。换个思路就是,从base case 向所求参数去凑。比如F(4),用自顶向下的思路就是因为要求F(4),所以我需要先求F(3)和F(2)(这样满足公式嘛),而自底向上的思路就是要求F(4),我可以先求F(2)(因为F(0)和F(1)已知,很轻易可以求出F(2)),这样往我们需要求的参数一步一步向上去凑,直到求到**F(4)**。
那么这种思路的伪代码就如下:
1 | fun fib(n:Int): Int { |
每一步向上求,只和前两个值有关,所以这里一共需要三个变量就可以解决。
打家劫舍的问题
一般针对有求解最值的题目,可以考虑使用动态规划来处理,在打家劫舍这一系列的题目中,我们需要求的都是能打劫到的最多的钱。
1.明确状态:可以理解为,状态是为选择提供的一种基础,对于抢劫来说,基础就是有人被你抢,所以这个题目中,一间间房屋就是我们需要的状态。(像凑硬币的题目,一种硬币其实就是一种状态)
2.明确选择:状态分析出来后,针对状态我们存在的选择只有两个,抢劫或者不抢。
3.dp方程式:dp的值要计算的当前的房间进行操作后,能得到的钱是多少,比如在第一间房,如果选择抢,那么得到的钱应该是当前房间的钱加上下下间房屋里抢的钱(中间需要间隔一个),而如果选择不抢,那么直接计算下个房间就可以了。
1 | dp = max(dp1, currentRoomMoney + dp2) |
4.baseCase:其实可以从两个角度想,一个是当你下个房间能抢到的数目为0时,其实就已经结束了(因为题目给的数是非零正整数),而另一个就是房间的数目是有限的,遍历完就是结束了。
这个的时间复杂度的计算,就是子问题的个数*解决一个子问题的时间,对于抢劫一间房,执行的时间是O(1),而子问题的个数是N,所以总的来说是O(N)的时间复杂度。
同样有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 两种思路来实现。一般画了二叉树,使用自顶向下的方案会比较容易理解,因为这个方案是从暴力解中优化来了,解决了重叠子问题的问题。伪代码的逻辑如下,
1 | // 自顶向下的伪代码 |
第二个题将数组变成了环形了,环形的问题就是首尾的房间不能同时被抢,所以分别计算抢首部和抢尾部两种方法的钱,就知道了
1 | // 将上面的循环遍历的区间从整个数组修改为指定的即可 |
第三个问题将数组变成了二叉树,在树结构上相邻的两个房间不能别抢,就是父节点如果抢了的话,就不能去抢子节点了,而是应该去抢子节点的子节点,注意:这两的子节点的子节点应该是四个了,分别是左子树的两个子节点和右子树的两个子节点
。如果没有抢,那么就直接就计算子节点。
1 | fun rob(node:Node?) { |
当然,上面的方案仍然要使用备忘录来进行优化,记录已经计算过的节点。
最后是另有一个比较不错的解法
1 | int rob(TreeNode root) { |
这个解法的思路类似于股票买卖问题,在决定一个房间是不是需要抢的选择时,可以决定下一个房间(股票问题是当前的利润来自前面一天的决定)。对于房间来说,如果当前抢了,那么下间房间一定不能抢,而如果没有抢,那么下间房间可能抢也可能不抢(股票的问题是,第i天时,手上没有持有股票,可能来自两种操作的结果,一个是前一天卖掉了,二个是前一天也没有买,所以今天也就延续了前一天的状态)。
鸡蛋掉落问题
题目的简单描述,就是说给你K个鸡蛋,然后有N层楼,问最少需要多少次能测出鸡蛋在几楼掉落刚好不碎(或者说可以测出鸡蛋的质量)。
这是一道很经典的动态规划的问题,解法还是和之前一样,有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思路可以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自顶向下
在这个题目中,状态有两个,一个是鸡蛋的个数,另一个是楼层。所以对应状态的变化就是两种,首先是楼层的变化,我们可以想象为有一个鸡蛋,那么至少需要多少次可以去确定楼层,这里可以用二分搜索的方式来处理,就是$\log(N)$的时间复杂度;第二个就是鸡蛋个数的变化,其实就是可操作次数的Max值。
状态如何转移呢,当我们在一层楼落下鸡蛋时,只有两个可能的结果,就是蛋碎了或者蛋没有碎,蛋碎了就减少一个蛋的数目,然后继续向上搜索楼层,没碎则直接进行向下搜索楼层的操作。最后我们需要的至少的次数,就是遍历过程中最小的操作。那么dp的状态转移方程就是
$$dp = min \lbrace dp(k, n - mid) + 1, dp(k - 1, mid - 1) + 1; k \in K, mid = (lo + hi) / 2 \rbrace$$
这个方程的详细解释就是,当我们使用二分法进行楼层的搜索时,这层的状态结果有两个,其中$dp(k, mid - 1)$对应的是在这层路鸡蛋掉下去没有碎,鸡蛋的个数不会减少的情况下,后面总共还需要多少次来测试,所以后面加1的目的是加上这次,同时,因为鸡蛋没有碎,说明楼层的高度还不够,那么下次就应该搜索当前楼层的上面楼层区间了;后面也是一样,如果鸡蛋碎了,鸡蛋数目需要减少,同时应该搜索的区间就是当前楼层的下面楼层了。
最后的就是结束条件(base case),什么情况下就不能测试了,需要看我们的状态:首先是楼层,当楼层N 为0的时候,肯定没有法测了,这就是不存在的条件;第二,如果鸡蛋数目K为1的时候,不就是上面我们讲的最简单的情况了,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考虑的是最坏的情况,不是说一个鸡蛋,用二分的方式至少$log(N)$次就可以了,而是需要$N$次,最坏的情况就是从一楼开始,到楼顶才测出来。
伪代码如下:
1 | fun dp(K:Int, N:Int):Int { |
时间复杂度:有两个状态,每一个状态组合下的子问题解决的时间复杂度是$log(N)$,一共有$K \cdot N$个问题,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就是$ K \cdot N \cdot log(N)$。
自底向上
自底向上就是使用dp数组来解决问题,可以换个思路来思考题目,题目说的是在N层楼的情况下,K个鸡蛋至少需要F次才知道哪层楼才能刚好摔碎$\implies$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算,K个鸡蛋,操作F次的情况下,最多可以测试的最高楼层数是多少,只要这个最高楼层数大于等于题目给出的N,那么这个F就是我们的答案了。
根据这个思路可以得出dp的计算方式dp[k] = dp[k] + dp[k - 1] + 1
,dp[k]
代表的在当前的楼层,是k个鸡蛋的时候,能测出的楼层数目,所有最后的+1
代表的就是本次楼层,等于后面的dp[k]
代表的是本次楼层落下后,鸡蛋没有碎,那么继续向上测试楼层总共能测出还有多少楼,而dp[k - 1]
代表的是如果鸡蛋正好在本层楼落下碎了,想楼下测试总共还能测出多少楼。最后就是看dp[K]
和N
的关系,当dp[K] > N
时,就符合上面说的K个鸡蛋操作了F次后,最多有**dp[K]**层楼刚刚碎。 代码如下:
1 | fun dp(K;Int, N:Int): Int { |
这样计算的时间复杂度就更好一些,为 $O(KN)$。